简评Meta Quest 3 VR一体机优缺点&选购建议

从日本亚马逊预购的 Quest3 到手近一个月了,作为一个(自称的)资深 VR 玩家,高强度用了两三周,简单评价下这款机器。

Good

1. 光学模组和屏幕色彩

同样是 Pancake 透镜,相比于竞品,Meta 应该对光路做了深度优化,Quest 3 一体机中光学炫光和鬼影很轻微。

对 Pancake 来说,鬼影和炫光是广泛存在的,但只在某些场景下会很明显,且大部分人注意不到;而 Pancake 带来的大甜蜜区、轻薄,是到手就能感受到的。

显示色彩方面,Quest 3 应该调整了显示饱和度:在 Pancake 光路下,同样场景,其显示色彩会比竞品饱满,观感也更加真实(对比同一游戏串流的屏幕截图)。

2. WiFi 6

随着新芯片的更新,新一代 WiFi 能力也实装到机器上。相比于只支持 WiFi 5 的前代,Quest 3 自然有它优秀的地方。

WiFi 升级带来的最大改变并不是带宽,而是稳定性:相比于前代 WiFi 5 头盔,WiFi 6 路由器搭配 WiFi 6 头盔,传输的稳定性有显著提升。

在 VirtualDesktop 串流场景下,同样跑满 200Mbps(PC 网络监视器数据),WiFi 6 的卡帧概率要远低于 WiFi 5。

VD 串流效果可参考我发布在哔哩哔哩上的视频: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Nz4y1N7Wu/

3. (对于短时间游戏来说)舒适的绑带与泡棉

Quest 3 头部绑带不再是 2 代的中分绑带,而是换成了一分二 Y 字形状绑带,使得头部受力更加均匀。

绑带的弹性会将头盔“箍”在头顶,受力点分布在后脑勺、头顶和脑门,颧骨不会受太大的力(如果你之前体会过竞品颧骨受压带来的由内向外、无所适从的不适感,那你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)。

Quest 3 泡棉增加了可伸缩边框,并扩大了横向空间,使得中等大小的眼镜可以直接放进泡棉中,相比 2 代,可称为史诗级进步。

当然,长时间佩戴普通版头盔,头部的受力还是会有些不适(不如 Quest Pro 或精英头戴),资深游戏玩家还得掏钱买精英头戴给 Meta 创收。

4. 扬声器与 3D 空间音频

Quest3 内置扬声器很强,在游玩游戏时,入耳音频的感受不亚于普通大耳耳机,沉浸感和还原度都非常不错。

同时,很多一方 3D App 接入了 3D 空间音频,在游玩时,游戏音频的空间感很强,身临其境。

不过,虽然扬声器硬件水平很高,但考虑到大多数用户的使用场景,扬声器外放可能不是那么重要。

差强人意(勉强令人满意)

1. 显示清晰度

虽然实装了高通 XR2 Gen2 芯片,但 Quest 3 的 LCD 物理分辨率与软件渲染分辨率仍旧没有跨时代的提升,只是常规的小升级。

但这种情况也能理解:在没有翻天覆地技术突破的情况下,受限于目前的技术发展,所有 VR 一体机都要从功耗、性能、散热、续航、噪音等多方面取一个平衡。

为了保持 2 个小时的使用时间,隔壁苹果 VP 也不得不外接了一个大大的电池尾巴。

2. ToF传感器

Quest 3 增加了一个 ToF 传感器用于安全防护环境扫描,新版防护系统的环境扫描效果不错,对比 Hololens,Quest 3 的扫描精度也不差。

不过,目前 ToF 传感器似乎只有扫描安全边界的功能,还没有见到可以利用 ToF 能力的三方软件(参考:利用 iPhone Pro 激光雷达扫描仪建模的软件)。

目前 Quest 平台三方 APP 可以拿到的环境信息都是通过 Quest SDK 获取的后处理信息,非原始图像或传感器数据,不知道未来 Meta 是否会将 ToF 传感器数据和彩色摄像头数据等原始数据开放给三方软件。

3. 价格

在日本、美国等原始发售地,Quest 3 的售价折合人民币 3500 元左右,对于 Quest 2 用户来说,这是一个不高也不低的升级价格,可以接受。

如果考虑中国大陆进口关税,则大陆用户海淘到手价格为 3800 – 3900 左右,对于国内 VR 主流用户群体来说,这个价格不低。

Bad

1. 彩色透视(VST)

虽然有两颗彩色摄像头和一颗 ToF 传感器,但 Quest 3 的彩色 VST 的效果依旧很差,远近景物的畸变和算法矫正都很差劲。

和上代芯片、一颗彩色摄像头的竞品相比,双彩摄 + ToF 的 Quest 3 VST,除了图像分辨率高了一些外,并没有划时代更新,离想象中的“虚实融合”沉浸感依旧很远。

2. 稳定性

在我使用的过程中,主场景内操作一方 2D App,多次出现闪亮线、画面撕裂的情况,最近的更新也只是减少了概率,并没有彻底解决该问题。

在使用一方 APP 的过程中,也多次出现应用卡死、崩溃的情况,甚至还出现过一次系统 Crash 重启。

当然,随着后续 Rom 更新,Meta 肯定会解决这些问题。

3. 视野

和 Quest Pro 一样,Quest 3 也调整了屏幕的摆放角度,以便“在生物学上覆盖更大的有效视野”,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减小了中间鼻子处的画面重合区域,某些敏感群体(例如我)会有明显的异样感,眼睛会时不时向鼻尖处对眼聚焦,非常容易累,且加重眩晕。

4. 瞳距调节

Quest 3 增加的无级瞳距拨动转盘既不灵敏,也不直观,而 OS 内的瞳距调节反馈弹窗更是时有时无,往往拧半天也不知道目前瞳距数值到底如何。

同样是机械调节瞳距,Quest 3 的瞳距调节还不如几年前的一代 Vive,至少 Vive 的弹窗反馈还是比较及时的。

应该买那台机器呢?

如果主玩 VRChat、BeatSaber 或 PC VR 游戏串流,未来两三年内不打算换新机,且能独立解决各种网络问题,则直接选择 Quest3。

如果主玩社交类一体机游戏,对于 PC VR 串流持“能玩就行”的观点,且囊中羞涩,则可以考虑二手平台竞品。

当然,以上都为个人建议。

梓喵出没博客(azimiao.com)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链接:https://www.azimiao.com/9798.html
欢迎加入梓喵出没博客交流群:313732000

我来吐槽

*

*